您當前位置:中國菏澤網(wǎng) > 美文美圖 > 正文
作者: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(fā)表時間: 2025-07-09 09:14
□ 李子樹
盛夏驕陽射出萬道箭光,在水泥地上跳躍,散成扭曲的光暈。孩子在冰箱里翻找,突然舉著一根冰棒驚喜地叫道:“老爸,冰棒吃不吃?薄荷味。”一聽到“薄荷”二字,仿佛一陣清涼從頭而下,我不自覺舌尖生津,思緒紛飛。
20世紀80年代的農(nóng)村,傳統(tǒng)村落的印跡還很明顯,村中多有一個池塘,四周淺溝深渠互相連通。往往就在溝梁濕潤處,叢生著一簇簇野生薄荷。植株簇擁抱團,枝葉層層疊疊。最上的小葉鵝黃嬌嫩,下邊的大葉碧綠修長,即使在驕陽下依舊充沛舒展,遠遠望去可以看見晶瑩光澤。靠近細看,葉片其實比較粗糙,葉脈根根挺露,葉片外緣如鋸,生有絨刺,似乎在防范著食草生物的侵襲。
然而,人類是多智的,孩童更是無懼的。夏季,薄荷就是孩子的心頭好,處處都少不了。
孩子對午休是絕緣且抵觸的,即使躺在父母身邊也是瞇著眼裝睡,聽到父母呼吸聲漸重,便躡手躡腳爬起,猴急地向外沖去。村里老井邊人頭攢動,孩子 們聚集在這里,從井口石板縫隙間,用繩子將瓶子垂下去,聽到咕嚕聲消失,便小心翼翼提上來。將新鮮薄荷葉放進去,再掏出緊緊折疊的小紙包,拈兩顆芝麻粒大小的糖精放進去,用手堵住瓶口來回搖晃,靜等方形糖精旋轉(zhuǎn)著消失,清涼薄荷水便做好了。
那時最讓人羨慕的是看病先生家的孩子。他用的是透明醫(yī)用玻璃瓶,隔著瓶子看翠綠薄荷如在空中搖曳,似乎水也透著淺淺綠意。更重要的是,他有細細軟軟長長的輸液管,可以穿過瓶塞。課堂上偷偷把胸口或袖口的管子放嘴里一吮,然后環(huán)視一周,說不盡的得意驕傲。
羨慕自不可避免,但大部分孩子都有基本裝備。每家孩子的父母都會給孩子找個啤酒瓶用,用中空的麥稈做吸管。一口薄荷水下肚,涼勁從肚子直沖天靈,清香冰涼甘甜的滋味伴隨著整個夏天、整個童年。
一中午的忙碌,加上教室里熱氣翻騰,課堂打瞌睡再所難免。老師的教鞭震天響,依然擋不住此起彼伏的“小雞啄米”。這時候拿出薄荷葉在嘴里沾濕,貼在眼皮上,不知是限制了眼皮伸縮的緣故,還是薄荷的清涼刺激了頭腦,睡意還真減輕了不少。只是教室里多了一群“面生四目”的小妖怪,相互指點哄堂大笑。這一幕怎能讓人不懷念!
下午放學(xué),父母已經(jīng)做好涼面,煮熟的面條在井拔涼水里浸著。孩子要么幫父母剝蒜瓣,要么就到溝邊扯一把薄荷葉,放在擂臼里搗成爛糊糊的蒜泥,灑一點鹽,倒幾滴芝麻油,蒜泥薄荷清白交錯,黃色油花成片成線。撈一碗面條,澆兩勺蒜泥,輕輕攪拌,挑一筷頭入嘴,清涼香辣的混合香爆烈開來,味蕾的各種需求被充分滿足。要是趕到缺菜時,直接連桿帶葉掐一把薄荷,澆上蒜泥一調(diào),就是一道時興又實惠、清爽又敗火的涼菜。
有風(fēng)的晚上,各家的竹席鋪在房頂,大人們隔空聊著閑話。無風(fēng)或有雨的晚上,就要隔三差五熬點薄荷汁,兌上一缸水,一家人洗過都清清爽爽。還得提前在屋里點一小把秋冬曬干的薄荷,裊娜的青煙便可將蚊子驅(qū)逐出境,再扎緊帳子,在淡淡草木清香中,也能在炎炎夏日睡一個好覺。
如今,農(nóng)村老家發(fā)生了巨大變化,混凝土路面和溝渠四通八達,薄荷也成為盆景的一種。但兒時家鄉(xiāng)溝渠邊的薄荷早在記憶里生根,在不經(jīng)意間帶給我陣陣清涼、淡淡安心。
人民網(wǎng) 新華網(wǎng) 央視網(wǎng) 中國網(wǎng) 光明網(wǎng) 中國日報 中青網(wǎng) 求是網(wǎng) 山東網(wǎng) 魯網(wǎng)
菏澤市政府網(wǎng) 菏澤文明網(wǎng) 菏澤市紀檢監(jiān)察網(wǎng) 燈塔-菏澤黨建網(wǎng) 菏澤長安網(wǎng) 菏澤廣電網(wǎng) 菏澤市教育和體育局 菏澤市自然資源和規(guī)劃局
中國徐州網(wǎng) 連網(wǎng) 鹽城新聞網(wǎng) 宿遷網(wǎng) 中國淮安網(wǎng) 蚌埠新聞網(wǎng) 阜陽新聞網(wǎng) 淮北新聞網(wǎng) 拂曉新聞網(wǎng) 中國亳州網(wǎng)
舜網(wǎng) 青報網(wǎng) 聊城新聞網(wǎng) 德州新聞網(wǎng) 濱州網(wǎng) 東營網(wǎng) 水母網(wǎng) 中華泰山網(wǎng) 東方圣城網(wǎng) 瑯琊新聞網(wǎng)